近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洞霄宫考古队联合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洞霄宫遗址进行了实地踏勘并借助相关科技手段进行了数据采集。
洞霄宫遗址位于临安市青山湖街道宫里村和杭州余杭区中泰街道九峰村交界处,距杭州市区约22公里。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始建宫坛于大涤洞前,唐弘道元年迁址前谷建天柱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奉敕改名洞霄宫。南宋淳祐七年(1247)经扩建,洞霄宫益加崇广,被列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随后洞霄宫多次遭毁,虽经重建已不再有当年风貌,清乾隆年后,逐渐废弃。现洞霄宫主体及相关建筑均损毁殆尽,地表已不见原殿址的任何痕迹。
2015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洞霄宫遗址进行过为期 1个月的考古调查。该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踏勘、文献查阅、知情者走访等方式,基本确认了宋元时期洞霄宫,以及民国时期部分建筑基址的大致方位,初步测算洞霄宫遗址(含大涤洞、会仙桥、元同桥等)涉及面积约90000平方米。同时对地表现存的会仙桥、翠蛟亭基址、元同桥、进方丈殿一段路面等遗迹,以及零星散存于地表的抱鼓石、石柱础、石碑座等建筑构件进行了考古绘图。为进一步了解洞霄宫遗址建筑规模与布局、确定遗址范围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考古资料。
这次调查目的是在前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测绘手段建立洞霄宫遗址分布区的环境地貌数字高程模型,并对遗址进行三维数据的采集及成像。为接下来即将开始的洞霄宫遗址勘探与发掘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来源:杭州日报)
洞霄宫图 清·闻人儒《洞霄宫志》
洞霄宫遗址航拍图
大涤洞
![](/UserFiles/Image/2021202120212021/03/0329/54.jpg)
会仙桥
元同桥